Work of chamber of commerce
编者按:本报告由中国摩托车商会委托中大咨询有限公司编制,内容基于2024年产业发展数据、产业链核心企业访谈及专家调研,旨在为行业内外提供参考。因行业数据存在多口径差异,且产业发展持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,报告内容或存在疏漏与待完善之处。在此,我们诚挚恳请各界同仁、行业伙伴及关注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朋友不吝赐教,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,助力我们更精准、全面地把握产业趋势,共同推动中国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2024 年,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与绿色技术革新交织,中国摩托车产业以 “迎难而上、韧性增长” 为基调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全年出口总量达 1449.89 万辆,同比增长 27.01%,创历史新高;国内产销量突破 1990 万辆,成功扭转 2023 年负增长态势,产业正从传统代步工具向多元化出行生态加速跨越。
一、全球变局下的逆势突破:从工具到生态的价值重构
1. 实用功能与特殊场景的不可替代性 摩托车凭借节能性、高效性及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,成为城市通勤的核心工具 —— 其静态空间消耗仅为小汽车的 25%,动态道路时空消耗仅为小汽车的 40%,在各大城市即时配送体系中,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运力支撑角色。同时,摩托车的高机动性还在应急救援(如 2022 年重庆山火物资运输)、警用消防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此外,三轮摩托车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成为刚需,为乡村振兴与大众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2. 文化赋能与休闲娱乐的价值跃升 休闲娱乐摩托车正从工具蜕变为文化符号。2024年大排量车型(250cc 以上)产销量同比增长超 40%,春风、钱江等品牌中大排量车型增长 88.4%,摩托车赛事与骑行文化蓬勃发展,成为 “探索自由” 的旅行象征。
二、产业转型多维突破:出口驱动、区域分化与技术革新
1. 出口引领增长,结构持续优化
出口成为产业核心动力,1449.89万辆的出口量,有效弥补了国内市场需求的瓶颈,出口额达87.16亿美元,同比增长24.75%。墨西哥(219.88万辆,+38.3%)、土耳其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,欧美及发展中国家高端需求显著增长——250-400ml 排量车型出口增长84.56%,400-500ml 排量车型增长 95.46%。国产替代加速下,进口量同比下降 53.16%,钱江、春风、隆鑫等品牌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。
2. 区域市场分化显著,因地制宜发展
国内市场呈现显著区域差异:广东省以 117.1 万辆销量居首,电动车型(59.95 万辆)首次超过燃油车;云南、贵州因地形优势,燃油摩托车渗透率超电动车 2 倍;南方地区电动车占比高,北方受低温影响以燃油车为主。三轮车市场中,西南地区需求旺盛,四川电动三轮车占比 71.9%,云贵地区燃油三轮车占比超 50%。
3. 技术革新与生态重构
电动化与高端休闲化并行:电动摩托车市场回归平缓增长,雅迪等头部企业市占率达 40.7%,电池成本下降推动普及;大排量休闲摩托车市场爆发,长城 “灵魂 S2000” 等新品丰富高端市场。
智能化与新能源突破:快充技术与充电设施完善提升体验,头部品牌标配车联网、OTA 升级;宗申混动技术使油耗降低 20%-30%,隆鑫通用氢燃料电池全地形车已实现高效清洁动力输出。
产业整合与跨界融合:宗申以33.64亿元控股隆鑫,五菱、长城跨界入局,KTM、本田调整在华布局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4. 政策支持与消费环境优化 驾考年龄上限延长至70岁、“一证通办” 等政策落地,多地放宽摩托车限行规定,释放消费潜力。
三、全球市场格局与中国优势: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升级
1. 全球市场稳步增长,中国优势凸显 2024 年全球摩托车销量超5600万辆,同比增长4%,亚洲占比 85%(中国、印度、东南亚为核心)。需求分层明显:欧美偏好 250cc 以上休闲车(本田、宝马主导),东南亚、南美以代步车为主(日系占优),非洲潜力市场(近十年保有量增长440%)由中国与印度品牌主导由中国与印度品牌主导。
2. 中国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中国在中小排量燃油车制造规模与成本控制全球领先,核心集聚区形成“1小时配套圈”;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,电动摩托车快充、智能辅助系统等技术突破,推动产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升级” 转型。
四、未来展望:技术标准、生态服务与文化输出的博弈
面对国际竞争加剧、供应链波动等挑战,中国摩托车产业将以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休闲化为驱动,未来竞争转向 “技术标准话语权+生态服务渗透力 + 文化价值输出力” 的综合博弈。商会将携手行业深化全球化布局,加速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,推动中国摩托车产业持续领跑全球,构建新型移动出行生态。
点击下载报告全文
【修订版】2024年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报告-0825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