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>
欢迎来到中国摩托车商会

中国摩托车商会建言昆明:优化摩托车管理 构建多元交通生态

发布日期:2025-07-17
来源:中国摩托车商会
浏览量:
分享到:

近日,中国摩托车商会就《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(修订征求意见稿)》向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提交建议,围绕放宽摩托车禁行管理提出优化方案,呼吁昆明以政策优化为契机,激活摩托车在城市交通中的补充作用,实现民生出行、交通效率与产业发展的多重提升。


聚焦民生痛点:禁行政策下的交通与产业困境

昆明作为多山地貌城市,摩托车本应是适应地形的灵活出行工具,但通行限制导致短途出行过度依赖汽车,加剧了早晚高峰主干道拥堵;旅游旺季期间,本地居民与游客出行需求叠加,公共交通运力压力显著增加。

与此同时,政策限制也直接影响了本地摩托车产业发展,传统摩托车经营商户面临市场萎缩困境,部分从业者生计受到冲击,而潜在的摩托车消费需求与旅游出行场景需求未能得到释放。这些现实问题反映出,当前政策在平衡交通治理与民生需求、激发城市活力方面存在优化空间。


政策优化有据可依:从国家导向到城市实践

商会在建议中强调,放宽摩托车管理并非 “简单解禁”,而是契合国家发展导向、顺应行业技术升级、经多地实践验证的科学选择。

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,摩托车的低能耗、高通行效率特性优势显著。数据显示,符合国四标准的摩托车百公里能耗仅为小型汽车的 1/5,在昆明多山地貌中道路资源占用率优势更为突出,是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实践载体。

而近年来摩托车行业的技术升级,已彻底突破 “高污染、高风险” 的传统认知:国四排放标准实施后,摩托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较国三标准削减 60% 以上,电摩产品更实现零排放;ABS 防抱死系统、牵引力控制等安全技术的普及,使合规摩托车事故率持续下降,已接近普通家用汽车水平。即将发布的国五标准,将进一步提升环保与安全门槛。

从全国实践来看,截至 2025 年 6 月,全国已有超 60 个城市放宽摩托车限行政策,为昆明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。其中,西安解禁后摩托车承接 7.2% 的短途出行需求,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 12%;重庆通过规划专用道实现摩托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和谐共处,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;西宁、盐城则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了涉摩事故率下降与交通效率双提升。


系统性建议:构建 “分区管控、规范引导” 的管理新模式

结合昆明城市特性,商会提出以 “分区管控、分类引导、科技赋能” 为核心的优化方案。

在路权管理方面,建议推行 “分区管控 + 技术赋能” 模式,划定差异化通行区域 —— 非核心区域允许摩托车有序通行,核心区实施时段性限制,并配套设置摩托车专用道与红灯优先等候区,通过 AI 技术精准识别违规行为,提升管理效能。

在车辆管理方面,建议恢复合规摩托车上牌登记,推行 “带牌销售” 简化流程,并建立安全技术档案,对改装、年检等实施全程监管,从源头保障车辆安全性能。

在配套保障方面,需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 —— 在商圈、景区周边规划摩托车专用停车位,优化道路标识;强化驾驶培训与考试管理,定期开展非法改装专项整治;通过常态化宣传普及安全骑行文化。

在实施路径上,建议先在特定区域开展试点,重点评估摩托车对交通效率、事故率的影响,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成熟后分阶段向全市推广,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摩托车管理模式。


多方共赢可期:从交通改善到产业激活

中国摩托车商会表示,摩托车管理政策的优化,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体现。对昆明而言,科学引导摩托车出行,有望实现 “缓解交通压力、丰富出行选择、激活消费市场” 的多重效益 —— 既为市民提供适配地形的短途出行工具,为游客增添灵活游览方式,也能带动本地摩托车销售、维修、文旅等相关产业链发展。

商会表示期待与昆明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作,为昆明市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践经验,共同探索符合城市特性的交通治理新路径。此次建言不仅是行业对昆明交通治理的积极参与,更折射出摩托车作为绿色出行工具,在城市多元交通体系中重新定位的趋势 —— 通过科学管理释放其价值,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。


入会须知
中国摩托车商会是由摩托车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、贸易、科研、销售、服务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、行业性社会团体,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。本会会员分布和活动地域为全国。欢迎摩托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入商会,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。
申请入会
征集范围
欢迎广大摩托车骑士、企业生产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朋友,将摩托车旅游、摩托车出行、生活中与摩托车相关的照片,提供给商会,所遇到拍摄的照片,通过商会邮箱分享给中国摩托车商会,商会承诺照片将用于摩托车的公益事业的宣传,宣传摩托车安全驾驶、传递摩托车的社会价值,为广大摩友争取公平、公正的骑行环境。
立即投稿
意见反馈
您的姓名:
联系方式:
您的意见: